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关于加强我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的建议 (第13030503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
  • 编辑:生态环境厅办公室信息
  • 来源:
[ 打印 ]

SourceURL:file:///home/thtf/桌面/主办最终答复/政协/0503.doc

 [A1]

[同意公开]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辽环202544                                                                            签发人:金起龙

对省政协十次会议

关于加强我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的建议

13030503提案的答复

徐鑫提案者: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采取强有力举措,加快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十四五”以来,我省严格落实“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综合措施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应用大豆根瘤菌剂,推介高效、安全的农药新产品以及化学农药替代等科学用药技术措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稳定在6000万亩以上,全省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稳定在42%以上。累计创建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74展示基地108个,因地制宜开展秸秆还田沃土工程,大力实施“秸秆变肉”行动,加大秸秆农村清洁取暖力度,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16%。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82个县建立了粪污收储运体系。推进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提档升级,推动种养主体有效衔接,多措并举推进粪肥科学还田,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7%。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提升回收处置水平,全省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3.57%。农业废弃物回收水平均高于高于“十四五”时期目标值。

(二)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开展生态农场建设,全面挖掘不同地域农业优势特点和特色产业,培育国家级生态农场29家、省级80家,涵盖30个品类的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集成创新推广“稻蟹”立体种养等6种技术模式。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印发《辽宁省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施意见》,连续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累计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400度万亩培育认定骨干基地41个。在10个县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进种养主体有效衔接,多措并举推进粪肥科学还田。

(三)全力推进农村环境净化整治

一是夯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制定《农村环境标准化管理指南》,指导各地开展农村环境标准化建设,持续巩固整治成效,推动各县完善日常管护、提质达标。二是持续完善垃圾收运处置设施,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组织实施省级层面农村环境整治专项督查检查,开展常态化全覆盖暗访检查,发现、通报问题点位全部实现销号管理。组织开展高铁沿线环境“路地共治”专项行动,建立路地联动协调机制。开展主汛后河湖及周边垃圾集中整治。组织实施灾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坚决防止农村环境大面积反弹。2024年累计清理路域沿线垃圾10.7万平方米,河湖库漂浮物120万立方米,新增垃圾收集设施1.49万个、垃圾转运设施687个、转运站26座,新增4个县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74个县(市、涉农区)比例超过55%。清理铁路沿线建筑垃圾、轻飘垃圾等1.2万吨,铁路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65%。三是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短板。2024年全省新增544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累计4452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8.6%,超出年度目标3.6个百分点。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建立全口径农村黑臭水体清单。列入2024年治理计划的23万平方米农村黑臭水体全部治理完成。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委成立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个职能部门,系统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省委将农村环境治理纳入全省推进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补短板”工程研究出台了《辽宁省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利用3年时间,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短板。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会议,连续第三年实施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专项行动。辽宁省19个省直部门联合出台《辽宁省贯彻落实〈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的若干措施》,压紧压实属事属地责任,各职能部门、各级政府协同推进。

(二)强化部门配合

由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各职能部门按照《辽宁省农村环境标准化管理指南》,对各县区联合实施考核和等级评定。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生态环境厅先后印发《关于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工作的通知》(辽环综函〔2021201 号)《关于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养殖污染防治水平的通知》(辽农畜〔202530号),全方位部署污染防治监管、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等方面内容。

(三)强化督查考核

省政府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列为我省2024年20项办好民生实事之一,16项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之一。由省政府督查室牵头重点督办统筹各职能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净化整治督查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实效。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四部门联合开展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任务成效评估考核,联合开展常态化摸排调研,压紧压实了属事属地负责制,以考促改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育、编制内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等时机,深入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学习教育,引导农民、农业生产者、企业等切实提升抓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点责任感、使命感。结合具体工作,常态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公益大讲堂”培训,联合12316金农讲堂举办培训班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解读、推广典型技术模式和工作经验出台《辽宁省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南》主要大田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等,科学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成效。

(五)强化监测监管

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已整治的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开展水质监测。对灌溉规模在10万亩以上的农田灌区开展农田灌溉用水和出水水质监测。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常态化摸排调研。建立“大数据分析定区域、遥感解译定清单、现场摸排定问题”的“三定”法则,2024年共排查852个环境整治村、48条农村黑臭水体、7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高效、全面、精准识别区域性普遍问题,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动态监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纳您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紧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任务要求,落实《辽宁省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同,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一是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抓好耕地资源保护利用,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规范化使用,不断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

二是持续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继续组织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探索总结技术模式。持续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推进水产绿色养殖。加大力度推广绿色防控、农牧结合、生态种养等技术模式,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三是全力抓好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巩固提升农村环境净化整治成果,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快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横向联动高效、纵向落实精准、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实现全省农村环境从“清干净、保持住”向“补短板、建机制”转段升级。

  人:张晓华

联系电话:13604215846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2025519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