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关于对钢铁企业矿山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的提案 (第13020222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8日
  • 编辑:生态环境厅办公室信息
  • 来源:
[ 打印 ]

SourceURL:file:///home/thtf/桌面/主办答复最终/政协/0222.docx

 [B1]

[同意公开]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辽环202438                                                                                   签发人:金起龙

                                    

对省政协十次会议

关于对钢铁企业矿山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的提案

13020222的答复

陈文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对钢铁企业矿山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在钢铁企业矿山综合治理工作,按照工作职责,先后参加了全省矿山复绿三年行动督察、矿山生态修复监管核查和环保督察涉及废弃矿山恢复治理整改任务验收等工作促进了全省钢铁企业矿山综合治理工作。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开展生态修复监督工作。我厅成立了矿山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监督和指导各市开展钢铁企业矿山等综合治理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认真研究和指导抚顺西露天矿闭坑后生态恢复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因残煤自燃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6次赴抚顺指导和监督西露天矿的生态修复工作,并进行了环境监测,从目前情况看,在水环境方面西露天矿场地的矿坑中的雨水和矿井涌水不定期通过三个泵站排入古城河,监测结果显示,外排水均达标古城河水质达到省目标要求。

二是积极推进钢铁企业矿山等综合治理工作。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市做好钢铁企业矿山综合治理工作,先后对沈阳、大连、抚顺、本溪、丹东、阜新、铁岭、营口和朝阳9市的钢铁企业矿山综合治理工作进行督导,确保钢铁企业矿山综合治理工作按时推进。同时,积极做好钢铁企业矿山综合治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施工扬尘、噪声等所产生的环境信访问题的处理工作。按照《辽宁省废弃矿山复绿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的任务分工,2023年,累计派出5组(次)、9人次先后参加了全省矿山复绿三年行动督导工作。

三是加强生态监管,严格审批制度,夯实生态安全从服务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两个大局出发,加强矿山的生态监管工作。协同推进实施绿满辽宁工程,全面推进我省绿色矿山建设,推动全省矿业绿色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用法律制度明确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形成,大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是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从服务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两个大局出发,将绿色矿山建设作为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全过程,推动绿色矿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三是加强生态监管,严格审批制度。从服务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两个大局出发,加强矿山的生态监管工作。协同推进实施绿满辽宁工程,全面推进我省绿色矿山建设,推动全省矿业绿色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从源头抓起,按照新建矿山应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严格审批矿山环评项目。全面加强矿山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扬尘等污染防治全过程监管。

四是推进环保督察整改重点工作。针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的我省矿山恢复治理不到位的问题,我厅将其作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重点工作,推动责任部门开展整改工作。目前,督察指出的2018年至2020年未治理的8150.93亩已全部完成。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研究起草《辽宁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草案)》,从法律层面明确钢铁企业矿山综合治理相关事项和要求;二是指导纳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沈阳、大连、盘锦市和十个省级“无废城市”建设的市、县(区)在清单化、工程化、项目化推进中,注重加快推进钢铁企业矿山综合治理工作;三是研究出台我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用于矿山采坑回填和生态治理技术规范》地方标准,为粉煤灰综合利用拓宽渠道,同时为矿山修复提供更多回填材料。

  人:党桂强

联系电话:18204013991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2024614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