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第1262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6日
- 编辑:
- 来源:
[A1]
[同意公开]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辽环建复〔2022〕 43号
签发人:陶宝库
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
《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第1262号)的答复
周新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收悉。您的建议,对加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省生态环境厅、住建厅、水利厅、林草局等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落实工作。现答复如下: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
一是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基础工作。目前已完成了《辽宁省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方案》编制工作。分析了我省生物多样性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遥感调查与重点区域地面详查为主的调查方案,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做好前期准备。二是开展了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评估前期工作,完成《辽宁省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和评价实施方案》的编制及47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初步实地调查工作。三是开展2015-2020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工作。基本完成了全省五个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沈阳经济区、阜新阿尔乡、辽东绿色经济区、辽河干流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系统质量评估。四是组织各市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通过观看宣传片、发放宣传册、开展生物多样性问答活动、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为COP15第二阶段会议顺利召开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重点河流滩区生态封育工作情况
2010年,省委、省政府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辽河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战略角度出发,陆续对辽河、凌河、浑河等重点河流实施河流滩区生态封育政策。截止2022年3月底,全省河流滩区生态封育面积达到134.5万亩。从生态封育之初到2022年,省财政累计为退耕(林)农户发放补助资金50亿元左右。经过多年封育,封育区内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呈现良性循环趋势,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基本形成。
三、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
我省在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和调查监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省建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64处,其中自然保护区98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25200平方公里,保护了7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利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采取增补食物来源、营造微小适生环境等措施,开展了白鹤、丹顶鹤、黑鹳、东方白鹳、黑嘴鸥等珍稀濒危鸟类栖息地保护修复工作;完成了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任务,查清了176种野生动物和11种野生植物分布现状、栖息地现状、种群数量、受威胁因素、保护现状等情况;持续开展了黑脸琵鹭、黄嘴白鹭、黑鹳等珍稀濒危鸟类种群及栖息地监测,基本掌握了这些鸟类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和栖息地质量情况,为有针对性开展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四、城市绿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按照“300米见绿、500米入园”有关要求,推动各地建设城市综合公园、口袋公园、主题公园、街头游园等,实施城市裸露土地绿化覆盖,通过规划建绿、拆违建绿、破硬建绿,留白留璞增绿。二是按照“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人性化、便利化”的原则,指导各地依附自然地理条件建设绿道绿廊,保存原生植物,不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不盲目追求人工造绿,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提升,为其他物种留下一片家园。三是通过近年来积极培育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为抓手,带动城市绿地建设发展,绿量增幅较为明显。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发布《辽宁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方案》,明确好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任务。二是在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下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门委员会,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三是开展辽宁省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形成常态化监测管理,持续掌握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四是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继续做好COP15第二阶段会议准备工作,宣传好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五是在各类开发活动中,做好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调查与评估,坚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原则,尽量保留或修复到原有生态区域状况,做到破坏区域能得到到很好的生态修复。六是在绿地建设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坚持“少量化”“生态化”原则,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专业化统防统治、科学安全用药等,将对生物和土壤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感谢您对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2022年6月17日
抄送:省人大人选委、省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