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关于加强环保执法透明度与公正性促进公平营商环境的 建议(第1431545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
  • 编辑:生态环境厅办公室信息
  • 来源:
[ 打印 ]

SourceURL:file:///home/thtf/桌面/主办最终答复/人大/1545.doc

 [A1]

[同意公开]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辽环202542                                                                             签发人:米金套

省十届人大次会议

关于加强环保执法透明度与公正性促进公平营商环境

建议(第1431545号)的答复

王卫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环保执法透明度与公正性促进公平营商环境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制度建设和执行落地

(一)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一是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集中整治工作。20254月,我厅印发《辽宁省规范涉企生态环境行政检查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方案》,集中整治涉企行政检查不规范、不文明、不廉洁等问题。坚决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利用执法执权刁难企业、吃拿卡要、谋取利益等行为。对集中整治中发现涉嫌违纪或者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依法依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对整治中暴露的堵点难点问题,及时建章立制,堵塞制度漏洞,形成健全长效机制。二是组织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专项行动。目前,我厅起草制定的《关于严格规范生态环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正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各地把好检查“廉洁关”,一要规范行政检查行为。涉企行政检查严禁违规实施异地检查。严格落实“五个严禁”、“八个不得”要求,做到不接受被检查企业提供的餐食和车辆接送,谨防利益输送。二要完善行政执法监督。综合运用日常监督、专项监督、专案监督等形式,加强对本级和下级生态环境部门行政检查行为的监督。《方案》计划于5月底前正式印发。

(二)深化“两打”合作,始终保持严打态势。坚持严的基调,深化部门、地区协同配合和联动,联合公安机关,重拳打击污染环境犯罪、严打第三方造假不手软。2024年全省涉危废刑事移送案件100件;涉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移送案件40件,查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违法案件62件。通过强化部门联动,充分凝聚执法合力,多部门印发具体实施办法、方案,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其中与公安机关联合挂牌督办案件20起,联合执法2次,联合发布典型案例 7个,本溪市“4.12”系列非法排放危险废物案入选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此项工作,我省已连续多年在全国处于前列。

二、建立透明化执法机制

省司法厅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监督执法部门严格落实执法公示制度。统筹编制年度涉企行政检查计划,并在省政府网站公开,接受企业和群众监督。指导执法部门合理调整、控制行政检查频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省数据局依托“辽政通”APP和“辽企通”APP,开发建设“扫码入企”相关功能模块和信息系统,实现入企执法检查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确保执法检查公开透明、全程留痕、可追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我厅指导各市生态环境局建立生态环境行政法公示制度,按照“谁执法谁公示”的原则,明确公示内容的采集、审核、发布职责,规范信息公示内容的标准、格式,确保公开信息的合法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一是强化事前公开,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等规范性文件;机构设置、工作职责、执法人员等信息;行政许可办事指南和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流程等;监督方式和救济渠道;“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抽查工作细则等内容。二是规范事中公示,主要包括执法全程公示执法身份,告知行政相对人执法事由、执法依据、权利义务等内容,特别是救济的权利、程序、渠道,并在行政执法文书中予以记录。三是加强事后公开,主要包括及时公开执法决定,建立健全执法决定信息公开发布、撤销与更新机制。

三、强化监督与评估体系

(一)深化营商环境监督员监督机制。全面修订印发《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领域省级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工作制度》,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做出具体工作安排,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领域省级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的“五员”(陪审员、联络员、指导员、护航员、宣传员)工作机制。积极邀请监督员全过程、多角度参与监督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参加现场执法检查、调查、监督帮扶、信访(舆情)的接访、处理及回访、生态环境执法稽查、行政处罚案件的申辩陈述或听证、参审不予行政处罚、参审重大行政处罚以及行刑案件的侦办、移交移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等工作

截至目前,全省共选聘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432名,同比增加56人,其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民主党派成员占比为57%,同比增加2%。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全年参与现场执法498人次,信访处理163人次,陈述申辩或听证28人次,重大行政处罚决定或不予行政处罚集体讨论550人次,提出监督建议70条,发布宣传稿件65篇。

(二)强化群众投诉渠道建设。2021年,省数据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指导意见》要求,率先整合归并各级各类热线及诉求渠道1014,开通辽事通APP12345公众号“随手拍”等服务端口建设全省统一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打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政务服务“总客服”。一是按照“省统筹、市调度、县区承接、乡街落地”工作原则,实现全省一个平台指挥调度、一个系统贯穿到底、各层级协同办理。二是构建“受理、分转、办理、反馈、回访、评价、督办、考评”等环节的全流程诉求办理机制,建立快速响应制度,咨询问题即时答复,投诉问题“一键直达”责任单位。三是建立以“即时转办率、按时反馈率、办结率、满意率、有效回访率”为主要内容的考评体系,对诉求问题全程管控、实时跟踪、事结销号。

四、实施绩效考核与责任追究

(一)加强绩效考核。生态环境部连续九年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将执法质量、公正度等纳入考核指标,我省连续5年获评全国省级先进集体称号

(二)强化责任落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对各市执法机构的领导,20253月,根据省委组织部、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关于调整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主要领导管理权限的通知》(辽环党组〔202519号)规定,各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实行以厅党组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我厅将依据相关考核规定各市执法机构主要负责同志纳入厅年度考核人员范围,按照厅管干部考核模式实施个人年度考核,以考促管,激励优秀、督促落后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细化责任清单、健全责任链条、完善考核机制,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到岗、量化到事、具体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三)紧盯重点领域。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严肃查处“四风”问题,持续为基层减负,着力防范化解生态环境执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全力支持驻厅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职责,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自觉性。深化“以案为鉴”警示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持续涵养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清风正气。

五、加强教育与培训

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主题活动,坚持学以致用,服务大局。一是创新建立流动式实训基地,开展在线教学,突出实战实训。二是搭建“演播间”,由14个地市及沈抚示范区生态环境执法部门选派优秀执法人员主持,以深入细致的案例教学,提高培训质量和实效。三是开展“直播传道”系列培训活动,依托腾讯会议和微信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实现面向全省的同步传播,扩大培训覆盖面,以新模式强化执法人员履职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2024年,组织开展3期岗位培训,累计3235人次参加培训;开展稽查培训及岗位培训,累计开展执法稽查业务培训、岗位培训17次,培训执法人员1759人次。

六、推进信息公开与透明度

全面落实《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要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落实工作的通知》,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强制公开的相关环境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基础信息排污信息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他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方面。

2022年,我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辽宁监管局修订印发了《辽宁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为健全环保信用评价制度,规范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提供了保障,推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在行政许可、采购招标、评先评优、信贷支持、资质等级评定、安排和拨付有关财政补贴资金等工作中的引用,促进企业主动提升环境信用等级。

人:杨光

联系电话:13504177676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202564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省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