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关于完善辽宁省碳交易市场的建议 (第1431551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
  • 编辑:生态环境厅办公室信息
  • 来源:
[ 打印 ]

SourceURL:file:///home/thtf/桌面/主办最终答复/人大/1551.doc

 [B2]

[同意公开]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辽环202545                                                                              签发人:张丽华

对省十届人大次会议

关于完善辽宁省碳交易市场的建议

1431551的答复

安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辽宁省碳交易市场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辽宁省碳市场工作的关注并提出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碳市场相关工

我厅将完善碳市场工作作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积极推动落实各项工作,开展了以下六项工作。一是严格开展发电的等八大行业200余家企业年度碳排放核查,碳排放数据申报和核查报送率均达到了100%二是积极推动发电行业按期履约。按照国家配额分配方案,依法依规分配纳入碳市场73家发电企业配额,提前组织亏损企业制定履约计划,指导辽阳石化利用核证自愿减排量完成了履约清缴抵消,克服了2024年时间紧任务重困难,推动73家企业按期完成履约,履约率达到了100%。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发挥市场机制使降碳企业受益,高碳企业付费,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降低减排成本。三是完善常态化长效监管机制,指导控排企业规范报送碳排放数据。印发《辽宁省贯彻落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方案》,开展全省层面宣贯,提升企业守法意识。完善省市两级数据审核机制,发电行业全年月度存证数据审核及时性达到100%四是提前做好碳市场扩围工作准备。积极参与钢铁行业核算指南制定工作,配合生态环境部对鞍钢碳排放核查核算进行调研,并提供了有利于我省钢铁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组织钢铁、水泥、电解铝企业参与碳市场模拟交易,为正式纳入碳市场积累交易经验。五是与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开展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业务的意见》,稳妥推进纳入全国碳市场企业开展碳排放权抵质押业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盘活企业碳资产。六是定期对碳排放交易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对沈阳环境资源交易所、辽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开展检查,指导交易场所规范操作。

二、碳市场建设及相关工作要求

为推动建立地方碳市场工作,我省积极申请将沈阳市纳入地方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地区,并开展了相关建立筹备工作,2021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后,国家要求依托国家现有平台开展碳市场交易,沈阳市地方碳市场建设工作被国家叫停。特别是2024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后,明确规定允许再新建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参与相同温室气体种类和相同行业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权交易我省建设地方碳市场工作未能开展成功。对于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条例规定了由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登记、交易、结算等服务。因此沈阳环境资源交易所、辽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两家交易机构均无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权限。为落实您的建议,我们征询了企业意见,鉴于两家企业隶属关系不同,沈阳环境资源交易所无合并的意愿和安排,但是两家企业在支撑辽宁碳市场建设工作中均可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三、参与碳市场交易行业和种类情况

按照全国建立碳排放权统一大市场的安排,纳入碳市场企业范围、配额分配和交易制度均由生态环境部制定,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执行且无权扩大碳市场交易企业范围和温室气体品类。辽宁省参与碳市场交易的企业需在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注册登记,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进行交易,两个机构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即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近几年,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增加碳市场覆盖行业工作,2025年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扩围方案确定从2025年开始,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管理,至此碳市场包含发电在内已经扩充到四个行业。化工等其他重点行业条件成熟后也会逐步纳入碳市场管理范围。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做好碳排放交易推动相关工作,一是继续组织开展发电等重点行业核查工作,夯实重点行业碳排放数据基础。二是按照国家安排稳妥推进碳市场扩围相关工作,加强钢铁、水泥、电解铝企业培训,提升企业碳排放数据管理水平和责任意识。三是鼓励纳入碳市场企业利用核证自愿减排量进行履约清缴抵消,根据实际需求开展碳排放权抵质押业务,盘活企业碳资产。

  人:唐晓慧

联系电话:13242756268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2025年64日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省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