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陆续在卧龙湖水库、獾子洞水库外围有大雁、野鸭被毒死的报道,这再度引起人们对春季候鸟过境辽宁安全问题的关注。
候鸟的迁徙大戏总要随着季节更替上演。每年春天,候鸟都会历尽千辛万苦从南方长途迁徙而来,在辽宁稍作停留后,飞往北半球“生儿育女”。对于这些候鸟来说,辽宁是其重要的“客栈”。如何让这些人类的朋友在辽期间安全停歇,充分“加油”再度启航,将能危及它们生命安全的人为因素破解消除,是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课题。
数千万只“飞客”在辽宁歇脚
在朝阳县大平房镇,只见弯弯曲曲的大凌河紧依公路蜿蜒而流,河面的坚冰已融成了清的河水。向河心放眼望去,各种水鸟交杂相聚,在水面上嬉戏。由白天鹅组成的队伍,如同白色的浪潮,还有黑豆雁密集相拥,排成“一字长蛇阵”。而距离河岸较近的地方,则逗留着大片的野鸭。这些候鸟有如一支大自然的鸟类合唱团,演奏着和谐而和乐的乐章。
当地人说,这些水鸟行踪不是很固定,哪里有开阔的水域,就飞到哪里停歇,主要以草籽、草根、水中的鱼虾为食。初春的4月,候鸟陆续北迁,在辽宁地域的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
这是因为辽宁位于我国鸟类迁徙的东部通道,每年有数千万只候鸟途经这里停歇、繁殖或越冬。据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负责人介绍,通常将我省鸟类迁徙路线划分为四条。
第一条,包括大多数鸟类的迁徙路线,从河北七老图山,沿辽西山地丘陵,进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和内蒙古等地及俄罗斯。途经我省的阜新、朝阳、锦州、葫芦岛等市。
第二条,主要是游禽和涉禽的迁徙通道,从山东黄河口,沿辽西走廊、辽河平原西部进入吉林、黑龙江等地。途经我省的铁岭、沈阳、辽阳、鞍山、盘锦、锦州、葫芦岛等市。
第三条,是陆禽最集中的迁徙通道,主要是猛禽,从山东半岛、庙岛群岛,沿辽东半岛、辽河平原东部,到吉林、黑龙江,再到俄罗斯。途经我省的铁岭、抚顺、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等市。
第四条,也是东北亚地区水禽的一条重要的迁徙通道,从我国的东南沿海、日本、朝鲜,沿黄海、长白山系到吉林、黑龙江两省及俄罗斯。途经我省丹东市、本溪市东部和抚顺市东部。
上述四条迁徙路线不是绝对的,界线也不是绝对清晰,而是鸟类迁徙时飞行路线相对明显集中。候鸟春季迁徙时间从3月中上旬至5月,迁徙的顺序大致是:鹬类、雁鸭类、鸥类、鹳鹤类、鹭类等。
迁徙旅途人为危害大于自然灾害
在盘锦市双台子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袤无垠的芦苇丛中,一只大鸟突然跃起又很快滑落。记者举目望去,发现停在滩水上的是一只丹顶鹤,从侧面望去,它就像白衣黑裙的舞者迎风而立。
保护区赵圈河管理站站长郝延明无暇欣赏这一美景。他对记者说,春秋两季他们最忙,尤其是春天不像秋天芦苇茂盛,鸟类缺少蔽护,容易被发现,保护起来要更困难。现在他们天天下去巡防,为了候鸟能在这里平安歇脚,他说,“一点也大意不得”。
3月下旬以来,丹顶鹤、天鹅、大雁、野鸭等万余只候鸟陆续抵达我国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盘锦市双台子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候鸟落脚区域抛撒食物,加大巡查和宣传力度,确保候鸟安全迁徙。但每逢候鸟迁徙季节,总有一些不法分子潜入保护区,非法猎捕候鸟。这里曾发生过丹顶鹤被毒害案件。对此,保护区管理部门制定了《社区联防共保鸟类迁徙安全》工作方案,共同开展巡逻监护活动。对保护区附近的各类餐馆进行地毯式清查,从源头上杜绝乱捕乱猎、投毒案件的发生。
据了解,鸟类的迁徙原本并非易事,候鸟飞越海面和山脉后,其体重往往会减轻一半,30%的鸟没到迁徙地就会死亡。迁徙途中会遇到骤起的风暴等自然灾害,另外还要面对无数人为的干扰:高大建筑物、无线电天线、灯塔、烟囱和飞行中的飞机等等,这些都使候鸟的迁徙变成了充满危险的旅程。然而与这些因素相比,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人为捕杀对这些鸟儿来说,才是最危险的。
辽宁是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它们从迁徙地飞行一个多月才能到达这里,已经十分疲惫,因此它们需要在这里停留7天至15天时间,靠吃大量小鱼来储备体能,等待有利风向再次起飞。水域污染、人类捕杀以及人类对鱼类的大量捕捞都可能危及它们的生命。
这些年来,我省破获的药鸟案的犯罪嫌疑人大部分都是 “专业户”,这些人有专门的销售渠道,把药死的鸟偷偷卖往南方的一些饭店。因此,一到春季,我省各级相关部门总要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对非法猎捕、出售、收购、加工、利用等破坏野生鸟类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重拳打击。整治重点是鸟类迁徙的主要停歇地和栖息地;集贸市场、驯养繁殖场、鸟市等鸟类交易场所;非法加工、利用野生鸟类的宾馆、饭店等餐饮场所。检查重点是张网捕鸟、以枪猎鸟及投药毒鸟行为;非法出售、收购行为;食用野生鸟类行为。
“经过这些年的严厉打击以及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应该说,对鸟类的捕杀包括投毒行为明显减少了。”郝延明对记者说,“现在,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更突出了。”
设立保护区、不打扰是最好的保护
保护好迁徙涉禽,首先要保护好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候鸟最好的栖息地就是湿地。将成片湿地划成保护区是最好的保护办法。
但湿地保护的很大一个困难在于它有一种“先天不足”,那就是,近几年人们才开始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后建的自然保护区,会涉及到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由于先有油田,后成立保护区,在双台子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数以百计的石油开采机械与输送石油的纵横交织的公路。此外,由于土地使用权在地方,附近农民不断开垦利用,将芦苇荡变成水田和虾塘。“事实上,我们是在‘别人的地盘’上进行监管,老百姓要捕鱼,鸟也要吃鱼;发展需要土地,鸟类栖息更要有场所。人家要做的,我们不让,矛盾挺突出的。虽然保护区分核心区、实验区和缓冲区,但是你真不知道鸟往哪儿落,最好是将整个区域都保护起来,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盘锦市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湿地比森林、海洋生态系统更容易遭受人类活动的干扰与破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稀缺和湿地利用方式较易转换。相对森林和海洋,开发湿地资源成本更低,因为湿地生态系统大部分地势平坦,改造起来较容易,且获得的土地适用性更高、更广,在收获了湿地生物资源后,排干湿地积水,即可获得肥力很高的农业耕地资源,或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进一步改造,将其作为渔业养殖以及建筑、商业用地等。这都导致了近些年我国湿地面积持续萎缩,保护形势严峻。
据专家介绍,国外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如俄罗斯、加拿大等国,这些国家的保护区都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家直接管理。这样职责分明,有效避免出现扯皮现象。
当然,建立保护区不能脱离我国以及我省的现实条件。目前从各地区单独划出湿地,变成单独管理的保护区,还不大现实。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多头管理、历史问题纠缠不清的确制约了湿地的保护工作。如何尽快理顺各种关系,是湿地保护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专家建议,应确立一个对域内天然湿地进行全面保护、管理、规划的权威性专门机构,由这个机构统一与相关职能单位来处理协调涉及到湿地地域的各方面工作,避免出现多头管理、互相扯皮、对立拆台现象和行业利益至上行为,使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排他性、专属性、权威性。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