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渺水域的微观世界中,每一只浮游生物、每一只底栖动物都是记录水生态健康的 “活档案”,而水生生物分类鉴定则是开启这份档案的 “金钥匙”。为进一步提升全省水生态监测技术水平,6 月 10 日,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正式启动 2025 春季水生态集中鉴定分析工作,全省各分支机构技术骨干携带采集样品齐聚,以精湛技艺和严谨态度,共同投入这场守护碧水的生态行动。
聚焦微观世界,开展集中鉴定与深入交流
集中鉴定现场宛如微观世界的 “主战场”。面对复杂的藻类样品,技术骨干凭借扎实的形态学知识和熟练的镜检技巧,迅速锁定样品中的常见藻类。每份样品都需历经固定保存、浓缩分拣、分类计数、数据录入等 4 大严谨环节,而每位鉴定人员日均需完成 5 份样品的全分类工作,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耐力与专注力的挑战。在紧张的鉴定工作间隙,技术人员围绕鉴定难点、智能化鉴定工具应用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同时,全省水生态技术骨干们结合多年经验,互相交流解惑,现场形成 “比学赶超” 的浓厚氛围,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提升鉴定技术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以考促学提能力,检验成果再进步
在充分的鉴定实践与交流学习后,水生生物分类鉴定技术现场考核正式展开。本次考核以 “精准鉴定、规范操作、技术传帮带” 为目标,旨在通过实战检验和提升全省监测技术人员的水生生物分类鉴定能力,完善省域水生生物鉴定技术体系。省中心依据《淡水生物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考核方案,考核内容涵盖浮游植物、着生藻类和底栖动物 3 大门类的鉴定,设置显微镜实操和快速鉴定 2 个考核环节,从理论知识储备到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全方位检验。
考核过程中,技术骨干们将交流学习成果充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在底栖动物快速鉴定环节,一位技术骨干仅用 15 分钟就完成 20 种生物鉴定,且正确率高达 98%,赢得在场专家一致称赞。这场考核不仅是技能的比拼,更成为大家进一步学习进步的契机。
凝聚合力护生态,展望未来新发展
此次水生态集中鉴定分析与技术考核,不仅是一次工作实践,更是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交流的盛会。未来,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优化水生生物鉴定技术体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监测成果向生态保护决策转化,让微观世界的每一份生物数据,都成为守护江河安澜、共建美丽家园的坚实力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