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为提升国家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用于水质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终审融合数据的权威性与公正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除组织各地开展自动监测数据三级审核外,还逐步增设了每月5次的地方数据存疑反馈与申报流程。
各省市环境部门每月需进行1次手工初审数据、3次自动数据和1次融合数据的审核及数据存疑,在3小时至48小时内将编制的存疑申诉文件附齐佐证材料,经省中心审定后统一上报国家。时间之紧、困难之多、责任之重,均对辽宁水环境监测人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地方反馈意见是国家数据审核与研判的重要依据,作为国家数据审核的重要一环,对水质最终结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科学剔除国考断面问题数据,确保最终采用的水质数据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我省水质改善状况与水环境治理成效,省中心从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各市相关部门高质量开展数据质疑工作:
一、简化流程、争取时间,开辟上报绿色通道
为确保能够按照国家要求的时间节点,及时完成质疑材料提交工作,省中心争分夺秒、随时待命,全力保障将总站共享的监测数据第一时间转发各驻市分支机构;最大程度简化各市上报流程,手机全天24小时待机响应接收质疑文件,把时间最大限度争取给各市相关部门。
二、加强技术指导,确保质疑材料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为提升全省数据质疑成功率,积极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沟通学习,明确质疑思路与注意事项,按照《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审核管理办法(试行)》(总站水字〔2020〕554号)等相关规定,从技术角度指导各市局和分支机构提高申诉材料质量,从严把关、反复修改,确保每一份材料的质疑角度科学精准、佐证材料充分有力。
三、理顺机制,规范质疑文件形式
为解决存疑材料行文单位、接收单位、文件形式均多种多样问题,按照质疑需求明确了责任部门,申请数据不参与评价或剔除的由分支机构直接行文,对国家数据处理方式存疑的由市局行文省厅;统一规范了存疑报告的正式行文格式,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进一步提升了全省国考断面存疑申报材料质量。
2022年,各市经省中心指导全年向总站申请地表水监测断面手工及自动质疑数据1.2万余条,累计上报质疑文件120余份,促成营口营盖公路、阜新养息牧门等5个国考断面全年成功退出劣五类,极大减轻了全省年度水质考核压力。
2023年,新的征程、新的起点,辽宁水环境监测人将继续紧跟新形势、担当新使命,不负一线采样与监测人员的艰辛与汗水,不负水站运维管理人员的坚守与奉献,不负管理部门的努力与拼搏,砥砺前行启新程,继续服务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