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职责 不辱使命
当好全省环境监察战线的排头兵
-----在纪念建党87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环境监察局 孙大松
2008年6月3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局机关党委在这里召开大会,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7周年,作为一名有34年党龄的党员代表,会议安排我发言,感到十分荣幸。
近年来,我们环监局先后被评为全国排污费核定征收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生态监察试点先进单位、全国打击违法行为先进集体、全国五线两资源整治工作先进集体;省直机关及省五一劳动奖状、省信访先进单位、省矛盾纠纷与排查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获得局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我本人也先后获得局优秀共产党员、省五一劳动奖章,今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作为全国环保系统唯一的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我深知,我不是完人,工作中有许多毛病。这荣誉绝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光荣,而是我们辽宁全体环保人的光荣!我只是荣幸的成为这个光荣集体的代表。因此,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党组、全局同志对我的信任、包容、支持和鼓励;真诚的感谢我们环监局同志多年来不计名利的付出及家属们的支持。
下面我就几年来的工作情况作以汇报,与大家共勉。
一、当好班长,做好表率
环监局的工作性质特点是:急、难、险、重、实。2003年5月16日,党组安排我任监理处处长,并就新时期加强环境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当时监理处的工作环境状况是 “二少一大”,即专业人员少、编制人员少(仅9人),至今仍是全国人员最少的省份;成员年龄总体偏大(45.8岁)。且工作条件差,同等条件职级待遇偏低,队伍思想不稳定。
作为一处之长,我时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坚定不移、率先垂范贯彻党组决议,在重大行动中勇挑重担,冲的上、顶得住,这是检验你政治态度和执行力的准绳。如何不辱使命,带领这支队伍,巩固、提高、拓展环境监察工作,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树立省局执法新形象,是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1970年参军入伍,部队流行这样一句口头禅:“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我想地方工作也亦是如此。关键时刻,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用我们百姓的话讲,那就是“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用事实说话。
2003年5月30日,我到任监理处长第14天,我即组织对辽阳、鞍山违法企业集中整治,一次立案查处10余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执行到位罚款58万元。这次集中行动,不仅达到了惩戒污染企业目的,更重要的意义则是,一举扭转了我们长期以来环境执法心慈面软的被动局面,为全省监察队伍执法带了个好头。2002年省局共罚款28万元,而2003年下半年我处就直罚130万元(全年156万元)。2007年罚款已达528万元。我们的行政处罚力度连续五年位居全国31个省级监察队伍和全省各级监察队伍之首。近几年,无论是32家重点源整治,还是其它严重违法企业、典型案件的查处,我都能认真履行职责。我们这种敢抓、敢管的做法,多次受到总局的肯定。
2003年7月1日,国务院对排污收费政策进行重大改革,由多年实行的浓度计征改为总量收费,规定特别明确了省内重点电力企业SO2收费由省级征管。当时的情况是我们自身没有经验,地方政府不情愿,企业心存疑虑,部分市环保部门反映强烈。内外矛盾交织,工作压力大。在此期间,我及时理清思路,选准“切入点”,组织同事制定了一个省管电厂SO2收费的规范性文件。并召开了有电厂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在实际征收过程中,严格执行政策,寓执法于服务之中,迅速打开了局面,并结束省局本身零收费的历史。2002年各市代省征收排污费仅1287万元,2003年下半年,省本级SO2收费就达2100万元, 2007年我省本级执收SO2排污费已达1.95亿元。同时,几年来,全省排污收费额也以每年15%的幅度递增。实践证明,我们不仅有能力征收,而且效果是好的。收费力度的加大,即使企业承担了环境义务,更为壮大省本级财力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今年,党组指令我们率先关停整顿八家重点造纸企业,我深知此役成败,事关重大,这即是对我们的信任,更是对我们的考验。我向党组表态,“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若完不成任务,绝不回家。我精心组织,统一协调各种行政资源,创造性的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而且做到了“软着陆”,没有造成社会负面影响。这八家重点造纸企业的停业整顿,打响了新一届政府向辽河污染宣战的第一枪。
二、加强班子建设,努力营造和谐氛围
像我们这样一个小单位,在队伍管理上,严格的说,我们这个层面,你即无权、更谈不上威。那么靠什么维系团队旺盛的战斗力?我们的体会是:注重班子建设,努力营造团队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至关重要。
在班子建设上,我们有一个规则,那就是涉及重大敏感事项,均召开班子会,注意倾听大家意见,集思广益,实行科学决策,不搞独断专行,力求减少决策的失误。同时,也以此统一大家思想,凝聚大家力量。事是大家定的,大家就会齐心协力、尽心尽力的去干。因此,我们班子内无杂音,歪风邪气无市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互相支持补台。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我们干部的身影。
如王军同志,在省信访办事大厅工作期间,在处理抚顺浑河上游砷超标和海城西洋矿难这两起突发事件上,主动请缨,同冬一等同志连续几日没休息。立华同志是部队九十年代转业的正团职干部,级别高,资格老,但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统一,工作中充满激情,他分管的五线两资源整治、生态监察试点都获得国家表奖,为大家做出了表率。
在队伍管理上,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人尽其力,有正确的用人导向。搞五湖四海,视每个同志都亲如己出。在环监局我提出: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鼓励,给不干事的人以危机。由于理解人、尊重人,为每一位同志创造了宽松的工作环境,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不让任何一位兄弟掉队。所以,尽管工作十分辛苦,但大家都毫无怨言。奉献、忘我,在环监局不只是一种精神、一句口号,而真正成为全体同志实实在在、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形成了气正、风顺,相互补台不拆台的好氛围。
王晓东同志是我单位组建二十余年,第一位“地产”的干部。以往惯例我单位都是空降安排处级领导,导致大家情绪低落。我们认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党组高度重视支持监察工作,二是晓东同志奋发有为,取得了群众认可的工作业绩;三是得益于当前我们环监局有风正、气顺,想事、干事的良好工作发展环境。
三、
坚持
执法为民,正确运用公共权力
作为环境执法部门,已成为行政违法的高危行业。能否抵得住诱惑、坚持住原则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常常在局内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客观的讲,我们工作条件艰苦,福利待遇也偏低,特别是我们每天所处的工作环境即无鲜花,更无掌声,有的只是弱势群体、受害群众一双双环境维权的期待目光。有时同志们有些抱怨,守着金饭碗无饭吃。对此,我首先告诫自己和同事们,要甘于清贫,要耐得住寂寞。我们的环境查处权,不是你环监局的,他也更不是你大松的私有权力,而是代表省局行使的。以此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同时,我们还重视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贯彻执法办案实体公正、程序合法的原则,内部认真执行查处分离,实行公开、公示措施,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由于我们坚持“两手抓”,防微杜渐,切实杜绝了权利寻租现象的发生。
近年里,我和我们单位的同志先后拒收礼品、礼金30余次,折合人民币近10余万元。可以这样讲,辽宁省环监局的同志们经受住了市场经济的考验,经受住了权力和利益的诱惑,做到了自警自励。
因为我们深知,在环境执法实践中,只有做到廉洁自律,才能体现公平、正义,才能敢于碰硬,才能被社会所认同。
当前,我省辽河治理污染减排已进入攻坚阶段,我们绝不辜负局党组的厚望,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坚守环境执法年提出的,“黑脸上岗、铁腕执法、阳光运作、严防死守”的辽宁环境执法理念,为科学发展观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