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系统干部 需要妥善处理的“四个关系”

[ 打印 ]
来源:系统管理员 时间:2022年08月19日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政策法规处)处长 刘峰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时强调,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仔细思考,作为环保人,如何做好这份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在其位谋其政、敢担当善作为应该是基本要求。在工作实践中,需要妥善处理好四个关系。

  处理好“知”和“行”的关系。平时有说“知难行易”的,也有说“知易行难”的。到底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在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该是“知难”“行也难”“知行合一更难”。“知难”,一方面难在转变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要根植于心;另一方面难在知识更新,生态环境领域日新月异,一段时间不学习,立刻变成“门外汉”。“行难”“知行合一更难”,是不能会说不会做,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需要把学习成果变成工作实践,边学边用,学用结合,最后做到以知促行、知行合一。

  处理好“标”和“本”的关系。人生病得了肺炎,退烧药减轻症状,治的是“标”,消炎药杀死病毒,治的是“本”,联合用药,既治“标”,又治“本”,标本兼治,药到病除。近年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猛增,气候变化问题突出,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频发,是我们的地球家园病了,要想恢复“健康”,道理亦然。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当今社会热词,也是国家未来几十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但按期实现目标难度很大,更加需要双管齐下、标本兼治。“治标”上,要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减少污染物排放,做好末端治理“治本”上,要以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为重点,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从自身做起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同时采取植树造林、负碳排放技术和碳补偿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或抵消碳排放。

  处理好“疏”和“堵”的关系。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管理就像治水,疏堵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平时的工作上,一些地方有点迷信于“堵”了,恰恰忽略了“疏”的作用。就拿近年来被列为雾霾罪魁祸首之一的秸秆露天禁烧来说,死看死守、罚款、拘留,甚至采用卫星遥感,行政、经济、法律、高科技手段齐上阵,好像“堵”死了,但偏偏屡禁不止。这说明光靠“堵”解决不了问题,需要落实还田、青贮、能源化等多出口,秸秆真正有去处,老百姓第二年能种地,路就真正“疏通”了。倡导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从娃娃抓起,从一代人抓起,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环保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习惯,意识就是习惯,习惯也是意识,这是“疏”上最好的办法。

  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得”是收获,“失”是付出。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习近平总书记离开上海到中央工作后,在一次聊起对上海干部的评价时说,上海的干部“不粘人”。“不粘人”的干部就是看通透了付出与收获,看通透了付出是坚守一份初心、坚持一份事业,看通透了收获不等于提拔重用,也不是简单的等于有什么利益或好处,更不是能够用金钱来衡量和计算的。我们常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分收获,可以是同事的信任,可以是大家的尊重,可以是自己的声誉,也可以是百姓的认可,我们身边不乏这样“不粘人”的干部,有荣获省级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劳动奖章的,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附件: